秉持初心 恒心共赢 恒生中国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2022-12-29 09:58

方兴未艾,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在中国才刚起步。绿色发展被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而ESG理念既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又契合绿色、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银行业来讲,可持续金融创新的战略目标越发凸显,将引领整个金融市场业务跨入新阶段。

承诺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外资银行——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恒生中国”),也在为实现ESG愿景添砖加瓦。有恒生中国的员工做过统计,在内部一份2000字的培训文件中,“绿色”一词出现了20多次。绿色空间、无纸化办公、绿色采购……恒生中国从点滴出发,鼓励员工在工作、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让ESG理念渗透到每位恒生人的日常当中。

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表示:“恒生中国将从自身碳中和、绿色金融以及绿色公益三方面出发,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倡议,持续探索ESG发展路径,为金融同业开展更深入的ESG实践点燃火花。”

按下绿色金融“快捷键”

过去十年里,全球资本市场对ESG投资的关注度持续上升,ESG投资规模在全球资产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近期普华永道发布报告预测2026年全球资产管理公司ESG相关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21年的18.4万亿美元增加到33.9万亿美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12.9%,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总额的21.5%。

如今,无论是传统的重工业还是新兴的轻工业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议题,金融机构也在其中扮演或不可缺的角色。作为外资银行中ESG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恒生中国积极推动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也大力支持传统行业开展绿色转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恒生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速达76.7%。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大于企业信贷总体余额同比增速。此外,恒生中国还制订了绿色信贷指引,涵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信贷、绿色信贷管理组织架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等多个方面。

从“可选项”到“必选项”,绿色金融发展进程正按下“快进键”。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将是填补资金缺口、支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

恒生中国结合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不断创新和拓展多元、定制化的绿色金融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2021年起,恒生中国加速绿色金融创新,持续推出多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举措:包括完成首笔包含ESG条款的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交易、推出挂钩ESG条款的货币掉期交易;成为首家提供绿色按揭服务的外资银行;针对绿色产业类客户以及参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关项目的企业客户首推“绿色账户”金融服务;推出用于可持续绿色环保项目的“绿色存款”计划等,为绿色发展注入“金”久不衰的资本动力。

贯彻社会责任推行者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的必行之道。

保护自然是实现碳中和、增强气候适应性、支持社区和居民发展不可或缺的行动。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社会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应挖掘更多助力实现碳中和、增强气候适应性的有效方法。

今年4月,恒生中国宣布启动2022“未来”系列社会责任项目,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在2021年社会责任项目的基础上,延续“种·未来”“兴·未来”“启·未来”三个主题并优化升级,聚焦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乡村振兴、青少年赋能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四大核心议题。

以恒生中国的“种·未来”紫米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赋能社区关键农户,带动当地社区保护墨江高山传统紫米资源和哈尼族传统资源文化,探索以社区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墨江传统紫米社区保护模式以及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自项目开展以来,社区内生组织“云南省普洱市墨江豪尼传统紫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在当地社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收成再创高峰。合作社负责人李元美说: “紫米在我们癸能村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我希望老品种紫米代代相传,一直种植下去。”如今,传统紫米示范核心种植面积较过去增长近30%,平均亩产增长20%,产量超过2万公斤,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 2022年,恒生中国继续加大对生态环保项目的公益投入,通过开展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以及森林修复保护项目,巩固提升红树林、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预估在未来30~40年合计固碳量可达7550吨。

在过去五年里,恒生中国已在“未来”系列公益项目累计投入近1400万元,各项社会责任项目累计受益人数超过5000人次,有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和谐发展。

宋跃升表示:“对于恒生中国来说,绿色发展这条路必将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见成效。我们坚信ESG是恒生中国深耕市场,与社会共生、共荣、共赢的核心抓手。希望携手金融同业以及更多的企业,倡导并积极践行ESG绿色发展,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